春风送暖,茶香迎客。在这花艳茶香的美好时节里,省内外宾朋相聚在“中国茶海”湄潭,共赴第17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。
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赵建设
会上,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赵建设表示,贵州以茶为媒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将茶产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“黄金叶”、乡村振兴的“聚宝盆”。特别是茶博盛会承办地的湄潭县,通过“茶旅融合”“茶文互鉴”,打造了“遵义红”“湄潭翠芽”二个金字招牌,连同“中国茶海”这张世界级名片,享誉了国内外,为全国茶产业健康顺利发展,提供了贵州方案。
贵州与山东虽相隔千里,但两地的茶缘却跨越了时空,渊源深厚。如今,鲁黔协作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:一是市场互通:山东作为全国茶叶消费大省,年茶叶交易量超十几万吨,交易额5-60亿元。贵州茶凭借“鲜、香、浓、醇”的独特风味,在山东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了15%,仅泉城济南十几个茶城就有40余家贵州茶的经销店(这还不包括贵茶原料繁衍品的经销店),据不完全统计年销售平均额突破3亿元。二是产业互融:贵州茶企在山东各地设立了大概2-30家分支机构,像贵茶突出代表的华之贵公司等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。山东茶商赴黔投资合作建设茶园基地,推动“黔茶”标准化生产的项目也在与日俱增。近几年两地连续数次联合举办“黔茶出山·风行齐鲁”等活动,年促成贸易额数亿元。三是文化互鉴:距今164万年的世界唯一一颗茶籽化石,印证了贵州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,同时唐代《茶经》记载的“黔中茶区”等历史资源,是构建“世界茶源”文化标识的核心抓手。当今,由贵州茶文化的神秘古朴与山东儒家茶文化的中正平和,必将共同构成中华茶文化的多元魅力。
(来源:贵州日报报刊社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